
◎高愛芬/臺北報導

2025臺北市第四屆「慈濟x PaGamO環保防災勇士PK賽」,內場PaGamO電競賽在慈濟東區聯絡處進行,戶外的嘉年華會於松山車站西出口的圓頂廣場熱鬧登場。[攝影者:白崑廷]
2025年臺北市盃第四屆「慈濟xPaGamO環保防災勇士PK賽」,由慈濟基金會與臺北市政府教育局、環保局、消防局、民政局、松山車站等多個單位,以及學校攜手合作。活動於3月23日舉辦,內場活動在慈濟東區 聯絡處進行,而戶外的嘉年華會設於松山車站西出口的圓頂廣場。在陽光明媚的春天,眾多參賽者、家長、貴賓,以及路過的民眾紛紛駐足,積極參與並體驗各種闖關活動,現場熱鬧非凡,洋溢著溫馨歡樂的氛圍。
戶外的嘉年華活動集合各界的愛心,共設置了二十七個主題攤位,包括臺北市環保局、消防局、臺北市學校環境教育中心、化廢為寶、我愛畫畫、小植栽DIY、Cosplay慈濟小志工、蔬果對對碰、環保勇士大富翁…等,藉由寓教於樂的體驗闖關遊戲,傳遞環保防災的正確知識並落實生活中。
下午,嘉年華舞臺區更有豐富的節目,開場由北區慈龍隊帶來的「翔龍獻瑞」演出,以及年輕鼓隊的舞獅表演,祈願人人茹素護生、平安幸福。現場還有幼兒芭蕾、扯鈴、藝童玩甘樂、福德國小打擊樂團的演奏,以及「歡樂年華迎新組曲」等精彩表演,讓觀眾目不暇接。
慈濟基金會副執行長劉效成,在嘉年華會上頒發感謝狀給各單位。他致詞表示,留給下一代一個乾淨的環境和正確的生活觀念,比任何財富都更加珍貴。透過這樣的活動,結合社區的好鄰居共同參與,實現共榮、共好的目標。這個活動充滿陽光與活力,希望能夠促進社會的祥和,這是舉辦活動的初衷。四年來,感謝政府的支援和民間團體的響應,讓市民擁有更好的生活和平安的環境。
◎防災宣導 雙向教育
多一分準備,多一分安全。臺北市消防局設攤宣導「居家安全1216家庭逃生計劃」。首先,繪製一個家庭逃生計劃圖,清楚標示逃生路線,標示出兩個不同方向的避難出口。設定一個戶外逃生集合地點,每六個月定期進行逃生演練,熟能生巧,才能在遇事時不慌張。
消防局信義分隊謝凱傑表示,防災志工深入校園,針對小學生進行宣導,請孩子們繪製家中的逃生計畫,說明1216防災概念。讓孩子們思考家庭格局,標記廚房和臥室位置,志工引導他們設計逃生出口,並確定家人都知道的戶外集合地點。孩子們將這些計畫帶回家,與父母分享,增強自救意識,讓消防人員在緊急時能爭取更多救援時間。將預防的觀念向下扎根,這樣的防災教育是雙向雙贏。
謝凱傑表示,隨著手機、電腦等3C產品普及,行動電源使用率增加,在使用鋰電池時,應避免過度充電,建議在通風良好的地方充電,避免在床上和沙發上充電。充電或存放時,應遠離火源、高熱裝置及易燃物品。如發現電池變形、膨脹、漏液、鏽蝕、異常氣味或高溫,應立即停止使用。
地震來了該怎麼辦?要趴下、掩護並穩住;平時的傢俱也應該固定好。志工陳麗珠也是退休教師,她表示許多知識和常識需要在日常生活中讓大家清楚瞭解,以便在地震或火災來臨時能夠迅速應對。志工們已進入校園進行宣導,並與學生互動,舉辦防災闖關活動,讓防災知識深入孩子心中。
林小姐和先生帶著兒子女兒,一家四口到附近用餐,順道參加嘉年華活動。小兄妹倆專注地觀賞舞臺區的「從鈴開始扯鈴」表演。小學一年級的妹妹說,今天她學到了火災發生時的逃生路徑,可以待在房間內關上門用毛巾或衣物將門縫塞住,等待消防人員的救援。她還體驗了Cosplay,穿上慈濟小志工的藍天白雲服裝,幫忙搬運救災物資。林小姐開心地說,女兒梳著可愛的包頭,穿上小志工服,真的是很像一位小小的慈濟志工。
林小姐表示:「慈濟是一個公益團體,在災難現場常能看到你們的努力身影,希望我的孩子將來也能成為善良的人,像你們一樣。」她蹲下來跟孩子們說,以後也要幫助他人。她分享女兒的善良,每當看到路邊的流浪漢,就會主動向媽媽要十元,有時還聽到對方念阿彌陀佛,林小姐告訴孩子們,那是祝福平安的意思。
◎綠活校園 環境永續
這次臺北市學校環境教育中心設有,馬明潭溼地大作戰的線上體驗遊戲和永恆筆製作體驗。有地球之腎稱號的「濕地」與森林、海洋並列地球三大生態系統,具有淨化水質、生態維護、防洪效用與自然碳匯等功能,在全球推動2050淨零排放的目標下,濕地具備的極佳碳匯功能成為淨零行動的主軸之一,而積極推動濕地保育與濕地教育更是全世界的共識。
利用校園掉落的樹枝,製作成筆桿,現場削樹枝如同削鉛筆、鑽洞、放入筆心,筆心用完可更換,體驗製作永恆筆,將無用的樹枝再利用。
為提升學生對海洋的認識,學校變身海洋保育基地。信義區福德國小林欣政老師表示,今天帶著六年級學生一起來設攤,推廣「臺北好學-鱟知鱟學」復育鱟魚,將鱟魚養在學校,讓學生照顧並觀察這種可愛的生物,進行保育及環境維護的宣導。鱟魚早期在臺灣的西南沿岸及基隆、澎湖和金門出現,因人為環境破壞,數量日漸減少。期望透過此活動,讓孩子瞭解大自然中多樣的生物,激發他們愛護環境的意識,讓這些可愛生物能存活與共存。
◎化廢為寶 愛的延續
繽紛的粉紅玫瑰花與牛仔褲布料和石膏製成的花器相映成趣,展現出創意與巧思,吸引了許多人停下腳步拍照,「玫瑰樂園」瞬間成為打卡熱點。拍照後,很多民眾近看,玫瑰花是什麼材質做成的呢?
由北區布展志工設立化廢為寶、我愛畫畫、小植栽DIY三個攤位,宣導惜福愛物並推廣環保5R理念:「Refuse不用、Reduce少用、Reuse重複用、Repair修理再利用、Recycle清淨回收有大用」。
志工楊慧姿表示,內場是透過Pagamo電競遊戲宣導環保防災減塑理念,場外的環保嘉年華,「化廢為寶」鼓勵用回收物品創作。活動中使用玫瑰花串聯,展示如何將無法回收的泡棉材料變為裝置藝術,吸引大家參與互動。
此外,可重複使用的黑板布,讓小朋友畫畫創作並分享他們的環保實踐。另有DIY小植栽,用回收玻璃瓶或寶特瓶製成花器,讓每個家庭可輕鬆製作美觀的植物裝飾。宣導「需要」與「想要」的區別,鼓勵大家盡可能避免使用塑膠;若真要使用塑膠,也應該減少。推廣維修與重複利用的理念,讓環保意識深入人心。
洪郁雯攻讀政大幼教研究所碩士,因從小跟隨父母參加慈濟志工活動並做環保,她自然而然地關心環境永續的議題。因此,她的碩士論文主題也聚焦在環境永續發展的研究。
在「我愛畫畫」攤位,洪郁雯負責解說用環保素材製作的黑板布進行畫畫創作,讓民眾瞭解黑板的來由,並引導他們想像心目中理想的海底世界,希能提升對環保的關心,如何拯救地球、減塑有我。她是楊慧姿的女兒,第二年來參與活動工作人員,利用她的教學經驗與民眾互動,使民眾能加入環保行動,透過活動引發民眾的關注後,行動才是關鍵,並希望在孩子們從小的教育中植入環保價值觀,以便未來能更好地對待地球,大家一起為地球付出一份心力。
臺北市環保局副局長邱一流參觀了嘉年華攤位。在「化廢為寶-DIY小植栽」區,她仔細觀察桌上的小植物,並與志工分享自己種植多肉植物的經驗。她表示,植物也是需要關心,要先照顧好我們這顆心,才能照顧好別人和植物。做環保真正要發自內心愛護這個地球,希望環境好,要從日常的食衣住行育樂購做起,吃蔬食、隨手做環保、用低碳用品,從自身做起。她說,慈濟研發的隔屏令人非常驚艷,在救災時也能提供災民隱私,貼近人心的設計,看到慈濟對人性的照顧。
會眾魏美麗和兒子蕭明逸是第二年來參與活動,去年來嘉年華會時,做了球中球放在家裡,時時提醒我們不用的塑膠繩不要丟棄,可以再利用。今天,她也是陪伴兒子參加童軍活動後走到現場。她說,這個活動很好,所以今年又來參加,透過手作體驗,可以了解孩子真正學到多少環保知識,讓孩子養成惜福愛物的習慣。
小學五年級的蕭明逸說,他畫了樹和魚,要保護環境,才不會讓魚吃到塑膠袋,也會吃進我們的身體;他也做了小植栽,要放在書桌前。魏美麗表示,透過創作和畫畫,讓孩子瞭解大自然的美好,並珍惜自然資源。小植栽DIY可以用寶特瓶做成容器,廢物再利用,希望透過體驗活動增進孩子的環保實踐行動力。

由北區布展志工設立化廢為寶攤位,繽紛的粉紅玫瑰花與牛仔褲布料和石膏製成的花器相映成趣,宣導惜福愛物並推廣環保5R理念。[攝影者:白崑廷]

下午,嘉年華舞臺區更有豐富的節目,開場由北區慈龍隊帶來的「翔龍獻瑞」演出。[攝影者:許登蘭]

臺北市環保局副局長邱一流(右一)參觀了嘉年華各攤位。她說,慈濟研發的隔屏令人驚艷,在救災時能提供災民隱私,貼近人心的設計,看到慈濟對人性的照顧。[攝影者:許登蘭]

在「我愛畫畫」攤位,洪郁雯負責解說用環保素材製作的黑板布進行畫畫創作,並引導大小朋友想像心目中理想的海底世界,增強拯救地球、減塑有我的觀念。[攝影者:許登蘭]

地震來了該怎麼辦?要趴下、掩護並穩住;平時的傢俱也應該固定好。志工已進入校園進行宣導,並與學生互動,舉辦防災闖關活動,讓防災知識深入孩子心中。[攝影者:白崑廷]

臺北市學校環境教育中心利用校園掉落的樹枝,製作成筆桿,現場削樹枝如同削鉛筆、鑽洞、放入筆心,讓民眾體驗製作永恆筆,將無用的樹枝再利用。[攝影者:白崑廷]

臺北市消防局設攤宣導「居家安全1216家庭逃生計劃」,讓民眾增強自救意識,消防人員在緊急時能爭取更多救援時間。多一分準備,多一分安全。[攝影者:白崑廷]

志工楊慧姿表示,戶外的環保嘉年華「化廢為寶」鼓勵用回收物品創作。使用玫瑰花串聯,展示如何將無法回收的泡棉材料變為裝置藝術,吸引大家參與互動。[攝影者:許登蘭]

林小姐和先生帶著兒子女兒,一家四口到附近用餐,順道參加嘉年華活動。小兄妹倆專注地觀賞舞臺區的「從鈴開始扯鈴」精彩表演。[攝影者:許登蘭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