聰明的人發明 智慧的人回收
賽事報導
2022.11.14 瀏覽次數:151

◎李英豪/臺北報導

慈濟志工再次來到龍山國小,要從兩班的優勝者中,選出前三名代表學校出賽,參賽選手莫不摩拳擦掌準備爭取好成績。[攝影者:黃昱娥]

「有沒有想過,電腦遊戲是一扇窗,讓孩子看見地球環境的惡化;是一道門,引導孩子進入其中,如何過關斬將的去解救地球。」
2022年慈濟再度與 PaGamO 合作,以「教育接軌科技,用遊戲翻轉學習」, 讓 環保教育能落實於生活之中,用孩子最喜愛的「電競遊戲」 學習如何節能減碳,創造師生同樂共學的環保天地。

◎聰明的人發明 智慧的人回收

11月14日萬華區七位慈濟志工來到臺北市龍山國小,要從兩班的六位優勝者中,遴選出前三名的選手,代表學校出賽,參賽選手莫不摩拳擦掌準備爭取好成績。
慈濟志工張梨貞是退休老師,為本次活動的行政窗口,比賽前她娓娓道來,前三名的獎品是用環保材質製成,如「環保香包」除了可當吊飾也可拿來擦拭手機螢幕,環保量尺除了測量之外也可以拿來量測額溫,最後介紹一條運動用的環保毛巾,上面壓印著一段文字:「聰明的人發明 、 智慧的人回收。」聰明的人會藉由創新巧思,努力於無中生有,藉由發明去改變世界,但當生產出的產品過剩,形成汚染浪費時,就要大家發揮智慧,如何反覆回收使用,減少垃圾排碳,避免人類因聰明變成自私的物種去傷害了唯一的地球。
志工謝憲明負責遊戲設定及比賽時間的掌控,他表示先前疫情嚴重時大家曾考慮線上比賽就好,不用實體到場避免群聚,但部分同學可能在註冊帳號及操作上產生問題而無法順利比賽,最近的疫情下降,讓學校可以重啟活動,讓「PaGamO環保防災勇士競賽之盾」的理念能夠繼續推動!

◎我要跟著KOKO 一起保護地球

防災小勇士在哪裡?氣候變遷帶來的災害、意外頻繁發生,當災害來襲,我們該如何是好?不急不慌不害怕!這次KOKO要帶你瞭解災害防救小知識,一起來學習預防減災的小撇步吧!
猩猩KOKO是這次活動的吉祥物,藉由倒數畫面中、象徵性的帶領六位小選手開始答題闖關:「以下何種食物碳排量最高?如何減少食物浪費?下列何者是森林⋯⋯」六名勇者們聚精會神盯著螢幕作答,滑鼠的按鍵聲彷彿前進的步伐,緊張且急促⋯⋯
龍山國小是臺灣少數的百年學校,知名校友有阿公等級的洪一峰及較為年輕的演員汪東城,但隨著少子化及人口外移的原因,目前六年級只剩下二個班級,雖然地處台北市邊緣,但學校老師依舊兢兢業業地教育學生,讓同學瞭解環境保護的重要性。
電腦老師翁彰嶸表示:「 經過這二次的競賽,覺得PaGamO是一個很好的平臺,因為疫情的關係,學校的同學已經慢慢熟稔線上學習,關於電腦的登錄障礙也慢慢地打通,已經將聯結放置在學校的官網,並希望推動其他年級的學生,也可以上網去做學習。」
經過十五分鐘的激烈競賽,比賽結果出爐了﹗冠軍是由體格壯碩、身高高人一等的六年一班別名善逸的洪偉博獲得,問他是如何奪得優勝的,只見他靦腆又自信地回答:「平常老師有教,再加上運氣好,不會的都有猜對。」讓人不禁莞爾。
亞軍是由留著短髮略為害羞,別名阿妹仔的同學魏名宣獲得,主持人訪問她平時如何做環保,她用著極小的聲音回答:「因為姑姑住淡水,河邊有許多垃圾有時會去淨灘撿拾垃圾,用行動來幫助地球。」
季軍是由別號郭郭的郭品妤獲得,她告訴主持人:「開水龍頭時留意水量不要開太大,洗米水也可拿來澆花,能節省水資源。」從以上孩子的積極參與及對環保意識的覺醒,彷彿看到了隧道口的曙光。

◎誰受苦的時間比較長?

競賽結束後,志工許杏玫向同學補充環保的重要性,她嚴肅地問臺下的同學:「臺上的志工伯伯、嬸嬸都已經六、七十歲了,跟你們比較起來,誰會在地球上活得比較久⋯⋯如果未來地球的氣候、環境惡化了,你們受苦的時間是不是會比較長?」她接著以寶特瓶為例:「單單臺灣一年就產生五十億支,如果不回收只用燃燒的方式將會產生多少戴奧辛?」又舉塑膠袋為例,其回收清洗非常不便,如果我們可以自備環保袋減少使用塑膠袋,就可以減少汚染。她鼓勵同學環保從自身做起進而去影響身邊的人。
藉由環保防災的宣導,希望每所學校在教師、家長及志工的努力下,落實於日常的生活中,履行愛地球的理念並透過線上遊戲,協助學生將環境保護的知識,潛移默化在學生心中,讓地球不再發燒,還給未來一個健康的地球。

這次比賽的獎杯,由環保材質製成,在光影的描繪下有仿真的效果。[攝影者:蘇淑真]

志工張梨貞(右)介紹一條運動用的環保毛巾,上面壓印著一段文字:「聰明的人發明、 智慧的人回收。」[攝影者:蘇淑真]

防災小勇士來了,氣候變遷帶來的災害、意外頻繁發生,一起來學習預防減災的小撇步吧![攝影者:蘇淑真]

六名勇者們聚精會神盯著螢幕作答,滑鼠的按鍵聲彷彿前進的步伐,緊張且急促⋯⋯[攝影者:廖春秀]

經過十五分鐘的激烈競賽,比賽結果出爐了﹗冠軍是由六年一班別名善逸的洪偉博獲得。[攝影者:蘇淑真]

從以上孩子的積極參與及對環保意識的覺醒,彷彿看到了隧道口的曙光。[攝影者:蘇淑真]

電腦老師翁彰嶸表示:「已經將活動聯結放置在學校的官網,希望推動其他年級的學生,也可以上網去做學習。」[攝影者:蘇淑真]

志工許杏玫(持麥克風)說明環保的重要性,並鼓勵同學環保從自身做起進而去影響身邊的人。[攝影者:蘇淑真]

電腦教室學生的作品,機器人電動車。[攝影者:廖春秀]

回列表頁